中新網上海1月20日電 (許婧 周卓傲)近年來,上海與澳門特區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金融、會展、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均取得了豐碩成果。盡管官方形式的交流合作不少,但滬澳兩地產業發展相對獨立,并未充分發揮經濟合作,為經濟復蘇帶來的聯動效應。
這樣的情況,讓不少上海市政協委員頗為著急,他們在2022年上海兩會上呼吁深化聯動發展滬澳產業,激發在滬澳門企業活力。
2021年6月,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在上海舉行,雙方簽署了五個專業領域合作協議,象征著兩地高層級合作機制和會議對話平臺正式建立并啟動。
“推動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是疫情下促進區域內合作城市的經濟恢復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之一!鄙虾J姓䥇f委員、澳門恒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顏奕萍說,滬澳在金融、醫藥、高新技術等產業上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倘若兩地進一步加強產業聯動發展,有助穩固兩地總體經濟發展勢頭,既能為上海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也可助力實現中央政府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
顏奕萍建議,應加緊完善滬澳合作的頂層設計,扎實建立更全面的滬澳合作機制。
說起滬澳合作,尤其是在滬澳門企業的發展,上海市政協常委、寶龍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許華芳頗為感慨。他注意到,當前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經濟治理規則面臨博弈,對全球貿易和投資已經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
許華芳坦言,在滬澳門企業由于其外向程度高,受影響明顯,面對疫情、全球化進程新變化以及發展新機遇,更需要夯實滬澳多元合作平臺,暢通合作路徑,助力在滬澳門企業抓住發展新機遇,發揮獨特優勢,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壯大滬澳合作的市場主體。
如何激發在滬澳門企業活力?在上海市政協委員、澳門城市大學顧問葉炳權看來,澳門企業應該與上海本地高校、科研機構、產業界及其地方政府合作,提高創新效率,營造優良的、專業化的創新環境;加大跨區域、跨境研發合作、技術轉移和交易,推動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流動。
同時,通過在滬開展發明專利合作申請和專利轉移,促進澳門企業在更廣區域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良性循環,從而成為上海與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與歐盟、葡語國家創新合作發展的微觀載體,也為在滬澳門企業打造競爭新優勢提供持續的創新動力。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澳門聯生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馬志遠則認為,為激發在滬澳門企業活力,應搭建更多滬澳開放合作交流平臺。
馬志遠分析稱,當前在滬的澳門企業所涉及產業日益多元,包含了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現代產業體系,滬澳企業合作具有廣闊的空間和前景!拔覀円С衷跍拈T企業對接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擴大服務貿易,發展跨境貿易新模式;對接上海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共同打造代表未來都市經濟發展方向的新業態結構!(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